浅谈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辐射及影响

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中国思想政治及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伏尔泰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提出“理性主义”,伏尔泰将孔子视为偶像

一、中国思想政治及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伏尔泰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提出“理性主义”,伏尔泰将孔子视为偶像,他非常认可孔子的学说,并认为“没有比孔夫子更有价值的立法者了”。伏尔泰认为中国是注重“天理”的文明国度,而“理即是万物的本源”。因此,“理性主义”被西方吸收接纳,同时老子、庄子等先哲所提倡的道家思想也为西方世界所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要远大于对欧洲国家的影响,而在东南亚各国中,越南是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家。有记载显示,早在西汉时期,汉字就已传入越南,历史上中越关系非常密切,因而越南人民受中国文化的濡染亦相当深厚。丝绸之路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途经的中亚、西亚等国家的思想得以融汇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也十分广泛。早在公元四世纪,朝鲜百济王朝就出现了以汉文书写的国史《书记》,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朝鲜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国的汉文、汉诗,并且以此创作出一批本土诗歌,造就了一大批本土诗歌大家和诗人,这对朝鲜的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七世纪到十七世纪,即明治维新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华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七世纪初,日本王朝的圣德太子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实行政治改革;604年颁布的《宪法十七条》中强调“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这正是儒家的尊崇君权的思想体现。

二、中国文学艺术对世界的影响

在欧洲,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一度风靡欧洲,我国经典戏剧《赵氏孤儿》也被伏尔泰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轰动欧洲。中国追求意境的水墨画也为西方油画所借鉴,特别是对“色彩”和“光感”的应用。

在东南亚,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例如越南著作《金云翘转》,作者阮攸在1812年出使中国,在此期间,他进一步接触到中国的古典文学,并对当时流行的“才子书”很感兴趣,其中就有《金云翘传》,由于这部作品所反应的社会现实与当时越南的社会状况极为相似,因此,阮攸回国后借用中国《金云翘传》的题材,创作出以自己的坎坷遭遇为主的《金云翘传》。

汉唐风格对朝鲜高句丽王朝影响至深,这在高句丽的墓室笔画和佛雕中清楚地反映出来。而中国与百济在音乐方面的交流在《旧唐书》中有明确记录,包括音乐、舞蹈、乐器等。朝鲜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长期借用汉字,而中国的书法也在朝鲜广泛传播,并产生了一些本土汉字书法家,例如金生。同样,在日本,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利用汉字作为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称为“万叶假名”。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奈良时代,日本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

三、中国科技、建筑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科技对西方的影响应首推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推动了西方的思想启蒙,印刷术加快了西方文化传播,指南针促进了航海时代的到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改变了西方的作战方式。在建筑上,中国园林建筑对西方“洛可可风格”建筑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中国建筑及其风格经过商人、传教士的介绍,再经过西方一些艺术家、建筑师的大力倡导后,逐渐风靡欧洲。

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往来不绝的长期贸易中,中国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传入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促进了东南亚国家造船业的发展。同时,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也一并应用于航海业中。华人也将中国的建筑风格传播到泰国,丰富了泰国的建筑艺术,泰国各地至今仍有许多中式建筑。

11世纪中期,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传入朝鲜,高丽人在毕升的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此外,高丽的瓷器特别是青瓷具有很高的水平,这种工艺是在中国原有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同时,青瓷和白瓷大量输入日本,日本的建筑也多采用中式建筑方法,中国建筑对日本本土建筑有巨大影响。

四、结语

由于中国文化本身不断发展,兼容并蓄,因此在与世界不同民族交流中会相互碰撞,本文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浅谈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其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文章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网址: http://www.zgfswszz.cn/qikandaodu/2021/0226/409.html



上一篇:打造区域性辐射中心国际传播品牌以首届一带一
下一篇:太阳能空气双热源热泵系统性能实验

中国辐射卫生投稿 | 中国辐射卫生编辑部| 中国辐射卫生版面费 | 中国辐射卫生论文发表 | 中国辐射卫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