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与辐射由海派绘画观海派文化的生命活力(3)

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然而,有识之士始终理智地意识到,吸收外来的文化并不意味着彻底颠覆原有的传统,外来的文化可以以一种妥帖的方式被融合地被吸收在本土的文化中,

然而,有识之士始终理智地意识到,吸收外来的文化并不意味着彻底颠覆原有的传统,外来的文化可以以一种妥帖的方式被融合地被吸收在本土的文化中,博大的本土传统文化成为海派文化的根基,这样传统的意义也就发展了。也就此保护不会产生所谓的“文化侵略”。表现在绘画上,也并无丝毫的例外,光影色彩的外表之下,对传统笔墨的重视依旧被当成是国画发展的底限。

既然传统笔墨被一再强调,所以西化的作品便算作是“聊备一格”,满足了喜欢尝新的上海人一时好奇的眼光,虽未成为主流,但因并未摒弃笔墨概念,且气息清朗,亦不妨可以看作传统旁支。而真正命脉还是依托于笔墨构架,无论是水墨金石大写意的吴昌硕画风,还是精工典雅的吴湖帆画风,都依靠着出色的笔墨运营,坚守国画的核心重地,也正是有了这种不约而同的共识,海派绘画发展至今,面貌比之民国时期更是见丰富多彩,而从一系列成功的画风中,不难发现时代的选择标准中,笔墨依旧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这种传统绝非落后的程式,而是与时俱进的积累和归纳,所以不仅不会在新的时代创作格格不入,反而赋予了它们更多深沉典雅的意味。

海派文化的辐射

如果说不断吸纳的模式能赋予海派文化深厚的内涵,那么辐射则让海派的影响力变得更有意义,而这也是当下文化所较少关注到的一点。早期的海派处于吸纳过程,然而等到文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加上地域性的优势和特殊性,随着沪上画家们的走动,甚至定居他处,便逐渐有了文化输出,由原本单纯的单向吸纳转变为吸纳与辐射的双向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模式始终同步进行,一进一出,仿佛呼吸代谢一般,虽然早年有些地方还不免对海派画风的来到颇有微词,但是很快就被其旺盛的活力所影响,批判的声音也就在事实中逐渐消失了,这种辐射影响也如同海派选择吸收时的那样平和,融入当地总是那么温润自然。如沪上吴昌硕画风一度随着陈师曾、齐白石、陈半丁、王梦白、吴待秋等人或寓居或访问京华而北上;钱慧安也挟其承袭了改琦、费丹旭并有所发展的人物画风远赴津门为杨柳青作画,一时作品被大量出版印刷而风靡京津地区;俞涤烦在受到金城邀请而北上后,也将其精细典雅人物画风带到了北方,就此影响到了徐燕孙,既而为刘凌沧、王叔晖等所传承;有“江南老画师”美誉的吴观岱曾在沪上生活多年,风格深受海派影响,晚年将这股画风带回了无锡,影响了胡汀鹭、诸健秋、秦古柳等江苏画家;吴氏画风也由潘天寿、诸闻韵、诸乐三、吴茀之等人影响到了浙江画坛,解放后又有陆抑非、陆俨少等画家将新颖的海派画风带到了浙江画坛;由王显诏、孙斐谷、林受益等人影响潮汕画坛;蔡鹤汀蔡鹤洲昆仲也曾影响到西北画坛;其余如江西、山东、四川、台湾等地或多或少都曾受到过海派画风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纵横东西,跨越南北的局面。画风甚至影响到海外,如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地或由艺术交流或由华侨将海派画风散播了出去。

一种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当这种文化日趋成熟之后又能够影响别处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必然是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这种“吸纳—辐射”模式的产生似乎是种偶然,因为只有同时满足数个特殊的前提才会有产生的可能,然而上海有幸备受眷顾,天时地利人和都如奇迹般不偏不倚地发生在这座城市。是历史前进的脚步赋予了上海这种使命,那么独特的文化现象产生又成为了一种必然。虽然以海派绘画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又何止海派绘画!其他海派文化门类的发展方式也大同小异。海派的氛围总是能赋予文化以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特殊情怀,由新颖与怀旧作为互为纵横的脉络交织出文化的篇章,既有不可名状的幽邃、神秘、孤傲、凝练,又有坦诚、怀旧、洒脱和清新,它们共同酝酿的气息使人们深深沉醉其中,不知不觉中便会产生崇敬甚至敬畏的心态,却又会因为蕴含着严谨的轻松而与遥不可及的隔离感绝缘,因为并不需繁文缛节的门槛就能切身体会到海派文化的本质,此刻便又显得如此的亲近,直至某刻的蓦然回首才意识到已然与之有了一番隽永的邂逅。

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变化才会出现有价值的创新,再经过时代的选择慢慢沉淀为新的传统,如此往复,源流不断。而当一种文化日趋成熟之后又能够影响别处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必然昭示着极强的生命力,这种“吸纳与辐射”模式的产生似乎是种偶然,因为只有同时满足数个特殊的前提才会有产生的可能。上海有幸备受眷顾,天时地利人和都如奇迹般不偏不倚地发生在这座城市。

文章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网址: http://www.zgfswszz.cn/qikandaodu/2021/0306/479.html



上一篇: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治疗甲状腺癌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计

中国辐射卫生投稿 | 中国辐射卫生编辑部| 中国辐射卫生版面费 | 中国辐射卫生论文发表 | 中国辐射卫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