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卫生安全为了谁的安全安全从何而来(3)

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关于这一点,重要的是,已经确认的卫生安全威胁的范围实际上比这里提到的更为有限,因为并非所有传染病都被广泛视为卫生安全威胁。哈雷·费尔德鲍

关于这一点,重要的是,已经确认的卫生安全威胁的范围实际上比这里提到的更为有限,因为并非所有传染病都被广泛视为卫生安全威胁。哈雷·费尔德鲍姆(Harley Feldbaum)和凯利·李(Kelley Lee)提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看法,即最有可能被看作卫生安全威胁的疾病具有这些特点:对群体,而非对个体造成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产生急剧影响而非长期影响;非常容易跨境传播。这一点似乎已经在实践中证明,自然发生的卫生安全威胁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大流行性流感、新兴和重复出现的传染病(SARS 被经常提及)和艾滋病。当然,我并不是第一个注意到这不能反映整体全球疾病负担的人。世界卫生组织2010 年提出的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中,仅艾滋病被普遍看作卫生安全问题。那些与安全相关联的疾病主要是被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认定会威胁卫生安全,并在政府和民众之中引起“传染病恐慌”。因此,主流卫生安全话语只涵盖了一小部分威胁全球个人和群体健康的问题,且都是西方所关注的问题,同时没有被纳入安全考虑的威胁会掩盖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原因。正如莎拉·德里(Sarah Dry)所指出的那样,卫生安全话语“优先关注每天或每周发生的紧急突发事件,而不是像发生在土地使用、群体和人口方面等需要经历数年或数十年才能导致更广泛影响的慢性变化事件”。卫生安全议程存在重大偏差,它反映的是国际体系中大国所关注的问题。

(二)应对卫生安全威胁:需要全球响应

这种有局限性的“卫生安全”占主导地位,使得人们在安全威胁的应对举措上达成了广泛共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措施都有必要实施,但是对于需要做些什么,业内已经大体上达成一致意见。应对跨境传染病和生物武器威胁的举措通常可分为两类: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监测活动主要依赖国内的国家卫生基础设施(即局部诊断,实验室确认,通知地区/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地区/国家数据收集和分析,检测异常数据等)或依赖出入境管制(如健康声明,体温检测,检疫排查等)。不过,虽然监测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各国国内的卫生基础设施,人们还是普遍认识到在疾病监测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国际卫生条例》制定了国际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的整体框架,要求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具有潜在国际影响的突发疫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际卫生条例》详细说明了各国在其国家卫生体系以及港口和机场必须具备的监管能力和程序。无论疾病威胁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导致,及早预警都是关键。尽管现在很难做到完全遏制疫情暴发,但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从根本上降低风险的规模和范围。

应急举措同样依赖卫生系统的能力。这种系统的制定通常要使其具备对任何卫生紧急事件做出响应的能力,并且通常是更广泛灾难的防御计划的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应急服务培训/医疗人员培训;公众传播策略;消毒设施;疫苗/抗病毒物资库存等。不过,这也是一个国际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有权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向疫情暴发的国家提供援助,发布旅行建议或就可行的响应策略提出建议。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在某些方面受到批评,但在最近的“H1N1”暴发期间,媒体对其新闻发布会的关注程度充分证明其声明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响应措施都是以遏制疫情为重点。事实上,2005 年重新修订《国际卫生条例》之后,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明显,因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从出入境管控向疫源地疫情遏制转移。以上举措的目的是发现疫情并应对疫情暴发,从而限制疫情的国内或跨境传播。尽管要依靠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但通常将这些举措与在预防疫情暴发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别开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和预防已经脱钩。一般为了卫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往往更倾向于遏制疫情,而非预防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生安全的国际性愈发重要。很显然,人们似乎普遍认为卫生安全需要全球级别的响应。在政策话语和学术论述中,传染病已经和全球化密不可分,这是很好的理由。无人敢宣称,一个国家可以单方面捍卫自己的国界,免受疾病侵袭。所有人一致认为,卫生安全防护需要在一个健全的国际体系下开展国际合作。一些重大的与卫生相关的安全政策声明已经普遍承认这种需求,例如美国《国家卫生安全战略》指出:

文章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网址: http://www.zgfswszz.cn/qikandaodu/2021/0402/629.html



上一篇: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年度立项评审工作顺
下一篇:拉萨太阳辐射资源测试分析

中国辐射卫生投稿 | 中国辐射卫生编辑部| 中国辐射卫生版面费 | 中国辐射卫生论文发表 | 中国辐射卫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